极速赛车技巧图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极速赛车技巧图 > 新闻动态 >

《资治通鉴》:真正的强大,是学会“允许”的智慧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0:51    点击次数:113

历史长河奔涌,淘尽英雄。

《资治通鉴》这部帝王镜鉴,记录的不仅是权谋征伐,更是人心的韧性与处世的哲学。

它冷峻的笔触下,藏着一条被反复验证的真理:

真正的强大,往往不在于刚猛的对抗,而在于那份深沉地允许与坦然地接受。

这是穿越纷争、安顿身心的终极力量。

图片

01经历失意,允许沉潜

战国末年,赵国的平原君赵胜,门下食客三千,名动天下。

他的门客毛遂,自荐出使楚国,一番慷慨陈词,“歃血定盟”,促成楚赵合纵,成就了“毛遂自荐”的千古佳话。

平原君声望一时无两。

然而,命运翻云覆雨。

长平之战,赵国惨败,四十万精锐尽丧。

紧接着,秦军兵临邯郸城下,赵国危如累卵。

作为国之柱石,平原君倾尽全力,散尽家财,组织抵抗,甚至让自己的妻妾都编入行伍缝补劳军。

他四处求援,信陵君“窃符救赵”的壮举,也源于他的恳求。

邯郸最终得救,平原君居功至伟。

但战后,赵王听信谗言,竟开始疏远这位功勋卓著的叔父。

巨大的落差袭来。

从力挽狂澜的英雄,到被君王猜忌的边缘人。

若是一般人,或愤懑不平,或激烈抗辩。

平原君却选择了沉默。

他允许了君王的疏远,接受了这突如其来的冷落。

他不再执着于朝堂的显赫位置,而是将精力转向了整理典籍、教导后学。

在看似沉寂的岁月里,他默默地保存着赵国的文化火种。

《资治通鉴》记下了他的结局:“平原君以是时方危,不敢辞,卒受封。” 他平静地接受了现实,也平静地走完了余生。

允许自己处于低谷,并非懦弱,而是给生命积蓄再次奔腾的力量。

平原君在失意时的“允许”,恰恰展现了一种超越一时荣辱的定力。

这份沉潜的智慧,比战场上的怒吼更为坚韧,也最终让他在历史的评价中获得了恒久的尊重。

图片

02遭遇猜忌,允许误解

东汉光武帝刘秀麾下,有一位“大树将军”冯异。

他为人谦退不伐,每当诸将并坐论功,他便独自避坐大树之下,故得此美名。

冯异战功赫赫,尤其在平定关中的过程中,立下不世之功,被刘秀委以镇守西部的重任。

然而,功高震主,古之常情。

冯异坐镇长安,威名日盛。

远离中枢,流言蜚语便悄然滋生。

有朝臣不断向刘秀进谗,称冯异在关中“专制一方,威权至重,百姓归心”,甚至称其为“咸阳王”。

这些指控,字字诛心,足以让任何一位帝王起杀心。

冯异得知后,惶恐不安。

他深知人性之恶,也明白帝王心术的幽微。

他没有选择上书激烈自辩,更没有拥兵自重以示“清白”——那只会坐实猜忌。

他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:主动请求返回洛阳,面见皇帝。

回到朝廷,他恳切地向刘秀陈情:“臣本一介书生,遭遇明主,位列大将,恩宠深厚。得以在您麾下效命,已是万幸,怎敢有非分之想?如今天下未定,臣常思报效。见到谗言奏章,恐惧战栗。恳请陛下明察,许臣归守私室。”

言辞恳切,姿态极低。

他坦然地允许了谗言的存在,接受了帝王可能存在的疑虑。

他选择用彻底的“透明”和主动的“退让”来化解危机。

刘秀被他的真诚和谦逊打动,不仅没有怪罪,反而更加信任,下诏抚慰:“将军之于国家,义为君臣,恩犹父子。何嫌何疑,而有惧意?” 并将谗言奏章都给他看。

一场足以致命的猜忌风暴,因冯异的“允许”和“接受”而消弭于无形。

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改变他人的想法,而在于允许他人误解的度量,并用行动诠释清白。

冯异的智慧在于,他不与猜忌对抗,而是用更宏大的格局和更谦卑的姿态去容纳它、化解它,最终赢得了更深的信任。

图片

03面对无常,允许终结

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(公元383年),前秦天王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,志在吞并东晋,统一天下。

黑云压城,建康(今南京)震恐。

满朝文武,人心惶惶。

唯有宰相谢安,神色如常。

他受命于危难之间,统领全局。

大战在即,他竟有闲情逸致,携亲友去山间别墅游玩。

侄子谢玄,作为前线统帅,忧心如焚,赶来询问退敌之策。

谢安只是平静地说:“已有安排。” 便不再多言。

他甚至拉着谢玄下棋,以别墅为赌注。

平日里棋艺不如侄儿的谢安,这天却赢了。

淝水前线,战报如雪片般飞至。

当决定性的捷报传来——东晋八万北府兵大破苻坚百万大军时,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。

他看完捷报,随手放在榻上,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,继续专注于棋局。

客人忍不住询问战况,谢安才淡淡地说:“小儿辈遂已破贼。”

直到客人告辞,谢安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,过门槛时,连木屐的齿折断了都浑然不觉。

谢安深知,面对百万敌军压境的巨大无常,恐惧和慌乱只会扰乱军心。

他允许了灾难发生的可能性,更接受了战争惨烈结局的必然性。

正是这份对无常的深刻“允许”与“接受”,赋予了他超乎寻常的定力。

他不去对抗内心的焦虑,也不去表演虚假的镇定。

他以一种近乎自然的态度,接纳了命运给予的一切可能——无论是灭亡还是新生。

在终极的无常面前,最大的力量,是允许它发生,并以全然的清醒去经历。

这份定力,稳住了风雨飘摇的东晋朝廷,也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奇迹。

谢安用他的从容,诠释了何为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”的真正强大——那是对世事流转最深沉的允许。

图片

结语

《资治通鉴》的墨痕里,刻满了兴衰荣辱。

平原君的沉潜,冯异的容让,谢安的从容,都在诉说着同一种力量。

它不是刀剑的锋芒,而是心境的海洋。

允许失意,方能在沉潜中积蓄;

允许误解,才能在容让中超越;

允许无常,才能在从容中永恒。

对抗,或许能赢得一时;

而允许与接受,才能穿越风暴,抵达真正的辽阔。

世事如潮,心似磐石。

当学会允许一切如其所示,接受一切如其所是,生命本身,便拥有了最不可撼动的根基与最深沉的光芒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极速赛车技巧图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